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
SQL概述
SQL的产生与发展
SQ L 是 在 1974年 由 Boyce和 Chamberlin提出的,最初叫 S e q u e l
1987 年,国际标准化组织 (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, I S O ) 也通过了这一标准.
同时,许多软件厂商对SQ L基本命令集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充和修改,又可以支持标准以外的一些功能特性
目前,没有一个数据库系统能够支持SQ L标准的所有概念和特性
SQL的特点
SQ L集数据查询(data query) , 数据操纵 (data manipulation)数 据 定 义 (data definition)和 数 据 控 制 (data control)功能于一体
主要特点
综合统一
SQL集数据定义语言、数据操纵语言、数据控制语言的功能于一体,语言风格统一,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,包括以下一系列操作要求:
・定义和修改、删除关系模式,定义和删除视图,插入数据,建立数据库。
・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更新。
• 数据库重构和维护。
• 数据库安全性、完整性控制,以及事务控制。
・嵌入式 SQL和 动 态 SQL定义。高度非过程化
非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纵语言是“面向过程”的语言,用 “过程化”语言完成某项请求必须指定存取路径
而 用 SQL进行数据操作时,只要提 出 “做什么”,而无须指明’’怎么做”,因此无须了解存取路径。存取路径的选择以及SQL 的操作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
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
非关系数据模型采用的是面向记录的操作方式,操作对象是一条记录(例如查询所有平均成绩在8 0 分以上的学生姓名,用户必须一条一条地把满足条件的学生记录找出来 )
而 SQL采用集合操作方式,不仅操作对象、查找结果可以是元组的集合,而且一次插入、删除、更新操作的对象也可以是元组的集合
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
SQL既是独立的语言,又是嵌入式语言(可以使用单独的SQL,也可以使用高级语言,例如C,C++,JAVA等)
语言简洁,易学易用
*完成核心功能只用了 9 个动词 *
SQL基本概念
支 持 SQ L 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样支持关系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
外模式包括若干视图和部分基本表
模式包括若干基本表
内模式包括若干存储文件
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,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对应一个存储文件,一个表可以带若干索引,索引也存放在存储文件中
存储文件的逻辑结构组成了关系数据库的内模式
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。它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,即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。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,因此视图是一个虚表。视图在概念上与基本表等同,用户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
不问花期,不负春光,向阳而生,自由盛放。
